图片
图片


为什么是上海?为什么是科创中心?


11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的要求甫一提出,人们就思索其间的深意。


11年后的2025年4月,总书记考察上海,进一步强调,上海承担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使命,要抢抓机遇,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惟创新者强”——这么多年,总书记每到上海,必谈创新。从踢好“临门一脚”到强化“创新策源功能”,从“全力做强创新引擎”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从明确三大先导产业到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一系列或宏观、或具体的要求,均指向上海这座城市在大时代中的使命与方位。


今天,十二届市委七次全会将审议并通过《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为国担当勇为尖兵深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意见》。此刻重温历史,我们从许多维度都能理解,“科创+上海”为何是一种必然。


经济体量攀上数个新台阶后,要素驱动之路越走越窄,转型压力接踵而来。唯有创新驱动,才有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早在2007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提出,上海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的中心环节,要走“依靠科技进步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


后来这十多年,科技革命、产业革命风起云涌,颠覆性的变革一再发生,不断凸显“走新路”的重要和迫切。有时候,迟缓一拍、踏空一步,就可能错失十年二十年。反过来,抢占了一个先机,就可能赶超十年二十年——放眼世界,正反两面都不乏先例。上海当然知道,“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


于一个国家,更是如此。今天的全球竞争态势里,说创新关乎国运,甚至说创新就是国运,都毫不为过。创新靠谁?中心城市、全球城市,自然最有责任也最有条件挑大梁。


多年前,上海就明确,要“在大国深度博弈中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助力国家在严峻的外部挑战中突出重围”。在历经贸易摩擦、技术封锁、新冠疫情等重重考验之后,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实现从“打基础”“建框架”到“强功能”的跨越,这座城市对肩负的战略使命会有更深的认识。


今天,这种使命被概括为八个字:“为国担当、勇为尖兵”。


何以“为国担当”?一言以蔽之,国家需要什么,上海就要做什么。


科创中心建设的一切努力,所指向的根本目标,就是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从前瞻布局数个国家实验室,到承担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攻关;从全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到推动三大先导产业集聚成势……近年来的种种实践反复证明,服务国家战略,是上海的责任所在,同时也是持续突破局限、持续壮大自身的路径所在。


何以“勇为尖兵”?一言以蔽之,越是别人做不了的,越是上海要努力做的。


这座城市天生的基因里就有追求卓越、敢为人先。这意味着,越是前沿阵地,越是兵家必争之地,越是未知但重要的“无人区”,上海越是要矢志探索、带头攻坚。做“尖兵”就不能满足于做平庸的事情,当然也不能满足于一般的“绩效”和“KPI”。上海真正要想的是,如何在战略的高度拿出那些“人无我有”的成果,开创出世所公认的新路,从而真正站在浪潮之巅。


这当然就要求各方保持高度的战略敏捷,敏锐捕捉科学、技术、产业、社会变革的前沿趋势,与时俱进,因势而动。而在许多关键问题上——比如核心技术突破、比如创新链产业链打通、比如生态培育,则格外需要长期主义的定力、久久为功的耐心,以良好的综合环境营造创新土壤,以坚定有力的改革打破瓶颈障碍。


也可以说,勇为尖兵,才是为国担当。


而这样一个尖兵,不只是单点突破的尖兵,更是全面发力的尖兵;由此而筑就的科技创新高地,也是一个综合、系统、全面的高地。


上海的战略功能,从来不在局部,而在全局。上海要塑造的样板,也应当是既有头部竞争力,也有强大基底的全方位样板。这一点,无论是理解一个具体的攻坚领域,还是理解科创中心建设全局,乃至理解整座城市的现代化,都至关重要。


今年5月,在总书记考察上海、专门调研人工智能产业后的第一时间,上海就围绕如何“抢抓机遇”明确了五条遵循——底层技术要加紧突破,垂类应用要率先拓展,生态体系要更具效能,人才活力要竞相迸发,治理机制要先行探路。


理解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下一步发力方向,人工智能无疑是一个窗口。从尖端到底座,从“0”到“100”,科技创新全链条、全过程所涉的种种问题,都可以归到上述五条。


由这五条,又衍生出一系列需要持续破解的大课题,比如激励科研人员持续深耕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持续优化创新要素供给,打通成果产业化的链路,培养集聚顶尖人才……这是上海深化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关键所在,亦是成为“尖兵”的底气所在。


而这一切,又可以追溯到11年前“科创中心”呼之欲出的原点。


何以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不妨重温总书记当年的三句话——


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


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


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


图片


嘻哈音乐、蒙德里安和上海科创有何共同点?

答案在这支RAP歌曲里


在网上,有一种对上海表示赞许的专用句式:“到底是上海”。


上海到底什么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是中国首个GDP5万亿元之城,更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历史使命的承担者。


科技创新,时不我待。上海勇当尖兵,全力奔跑。


如何去描绘上海科创人的群像?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固然是精神底色,但科技创新某种程度是年轻的事业,必然有更年轻的精神状态和行动。


我们也想用更年轻的形式描绘这群有着自己心气和抱负的科创人。嘻哈音乐,兴起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成为影响全球几代青年人的潮流文化;蒙德里安的几何抽象画,重新定义平淡无奇的直线、直角、三原色。这两项文化艺术领域的创新,在诞生之初石破天惊,其背后的胆识和勇气,和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的创新殊途同归。


这支动画里的画面和音乐,都是借助AI技术生成的。我们认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媒体人也应躬身入局。


来,一起进入魔都科创的未来音轨

↓↓↓


来源:解放日报



END

图片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