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签发人:詹镭

王军良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长宁区重点参与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议”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是党中央交给上海的重大战略任务。长宁区以“数字长宁”战略为引领,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推动全区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位置,坚持以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为主线,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核心地位,持续增强企业的创新动力,助力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一、创新产业蓬勃发展,创新企业快速集聚

“数字长宁”战略驱动下的创新企业在长宁集聚成长,成为推动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柱性力量。数字经济占全区税收比重达55%,全区亿元以上交易量的电商平台29个,电子商务平台交易总额位居全市第一;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总量位居全市第三位,营收同比增幅居全市首位。

作为长宁区的重点产业之一,人工智能产业正在长宁快速发展,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创新产业链关联企业超过600家。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不断完善,集聚了一批人工智能产业链关联企业,分布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金融科技、智能零售、智能家居、游戏娱乐、机器人等多个领域,形成了梯度发展的格局。既有科大讯飞、爱奇艺、嬴彻科技、易立德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也有矽睿科技、西井科技、嘉峪智能、假面科技等在细分领域独具技术优势的潜力型团队,还有黑湖科技、晓途科技、麦歌恩等一大批在细分领域领先的创新型团队,成为我区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融合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

二、实施政策集成优化,强化政策支撑作用

长宁区构建全面系统的政策框架体系,将原来分散在各条线的政策集成优化整合形成“1+1+N”政策体系,将重点产业政策、科创、知识产权等内容纳入其中,进一步提高政策实施和企业服务的直达性、精准度和实效性,充分发挥政策在产业发展、培育过程中的引导和助力作用。

聚焦到科创方面,长宁区以《长宁区鼓励科技创新的实施办法》为核心,以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政策为支撑,构建了相对完整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统筹协调的政策服务体系,成为支撑和推动企业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原政策于2023年底到期,新一轮鼓励科技创新政策和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将聚焦关键硬核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创新投入,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推动创新创业载体建设,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变革和区域经济转型发展。

自2021年5月起施行《长宁区促进质量提升、品牌发展、知识产权运用的实施办法》,扶持内容涵盖支持争创各级政府荣誉和奖励、支持培育质量品牌优势、支持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支持各类载体和人才队伍建设等6条26项。《办法》实施以来,累计有351家次组织获批扶持资金。日前,为了进一步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已修订完善《长宁区促进质量提升、品牌发展、知识产权运用的若干政策措施》,共有七个部分33条措施,其中涉及资金扶持的28条措施。

三、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创新应用加快落地

长宁秉持“容缺、容错,扶新、扶特”的理念,厚植包容审慎的宜创土壤,积极整合各类创新资源,探索和开放丰富多元的应用场景。在智慧医疗、智慧商业、智慧教育、智慧生活、智慧养老、智慧文旅、智慧交通、数字治理等多个领域,引导应用场景开放和示范应用项目建设,推动实现企业发展和产业惠民的有机结合。按照上海市城市数字化转型重点工作,围绕医疗、教育、文旅、出行、养老、社保、家园等7个数字专项行动,支持区内人工智能企业积极参与市、区试点场景建设。智慧医疗、数质教育、数字家园、数智扶助等5个项目列入上海市城市数字化转型(生活领域)揭榜挂帅场景创建示范工作。教育数字基座建设获教育部科技与信息化司领导高度认可。

推进“上海硅巷”建设,制定出台“上海硅巷”科创街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充分发挥街区现有特色优势和资源禀赋,以提升创新策源能力为着力点,以创新驱动发展、培育区域经济新动能为主线,进一步促进区域科技经济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培育开放创新生态。组织召开“上海硅巷”早餐会、产业科普专题调研会、室内机器人学习全球挑战赛、芯镜&硅来、中美青创大赛、创新说等活动,引进数字化转型与先进制造技术论坛、脑机接口产城融合会议等品牌活动,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氛围。

揭牌成立长宁区科技金融服务站,全市首张科技企业创业责任保单成功交付,由兴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15家银行、保险机构、投资机构共同成立区科技金融创新服务联盟。依托区科技金融服务站,推动上海市科技金融政策在长宁区的实施,为科技企业提供公益性融资服务。加强与银行、投资机构之间的对接,联手银行为企业提供优质的科技创新金融产品,整合优质资源,更好地提供贴近科技企业需求的投融资服务,缓解科技企业融资难等问题。

四、发挥产业引导基金作用,培育科创发展氛围

近年来,长宁区聚焦市、区重点产业,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带动效应,注重引进各类创业投资基金,以创投力量赋能重点产业创新发展,推动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圈。目前,区产业引导基金所投子基金已积极投资于部分AI相关领域优质企业。下属国企国资公司已参投部分基金投资项目,如璞跃基金。相关投资合作方团队聚焦智能化、信息化和绿色化,关注产业数字化转型、元宇宙科技和前沿成果转化技术。

积极拓展资本合作领域,与建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就招商引资、金融业务合作、重点园区建设、人才共建等方面探索开展合作;与璞跃中国开展合作,推进上海璞跃赋胜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落地,探索推动设立国际开放创新中心、大企业开放创新联盟。

通过搭建高质量的行业交流平台,促进企业间的互利合作,构建企业创新生态。2023年,围绕生物医药、绿色低碳、加速国际化布局、智能网联汽车、大语言模型、工业互联网等,与JP摩根、国投招商、江森自控、英特尔机器人创新中心、易立德等行业头部企业或创投资本开展合作,举办21场长宁创投沙龙,推动创新创业创意创投“四创联动”。聚焦人工智能产业和科技创新重点领域,持续推动“虹桥智谷”CTOU首席技术官联盟活动。2023年结合技术发展趋势和产业热点,先后举办了以“数联未来,解构GPT新机遇”“大语言模型与机器人融合创新的未来”为主题的两场论坛交流活动,来自高校院所的专家和我区优质企业嘉宾们聚焦当下前沿技术趋势和热点话题,开展讨论交流,推动资源共享,旨在抢抓以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契机,加速推进长宁区人工智能创新产业的发展。

五、创新知识产权服务模式,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能级

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知识产权+”服务新模式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服务,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更好的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以区内企业西井科技为例,一方面,指导企业成立以董事长、CTO领衔的知识产权委员会,建立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实施与奖励办法》《知识产权创新提案管理办法》《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等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激励团队创新动力。鼓励企业推行高效便捷的内部知识产权数字化管理系统,将知识产权与企业经营管理更好地融为一体,推动知识产权与技术研发、商务策略的紧密结合,将知识产权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积极回应拓展海外市场的需求,联合“一带一路”国际认证联盟专家上门“问诊”,协助企业申请欧盟权威机构CE认证;辅导企业牵头起草《智能集装箱拖挂机》团体标准,持续输出中国“智能服务业”智慧新标准,以“知识产权+质量”“知识产权+标准”助力企业积极应对全球战略布局需求。2023年,企业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全球奖”。

进一步发挥“数字长宁”优势,在全市率先建成汇聚政府职能部门、金融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知识产权交易机构等各类知识产权运营要素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宁知聚”长宁数字知产平台,为创新主体提供知识产权公益服务,提升知识产权数字化管理和服务能级。深化知识产权运营服务集聚区功能园建设,充分发挥金融服务优势,创新知识产权金融产品,稳步扩大长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保险的规模。多次牵头组织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相关银行等机构召开专利小贷产品发布会,推动长宁区专利超市正式“开张”,线上平台实现转移转让和开放许可,通过线下宣讲+线上挖掘,更大力度促进专利成果向产业端转移转化,进一步加快知识产权价值实现,带动全区知识产权运营绩效整体提升。

六、下一步工作思考

(一)聚焦硬核技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带动。聚焦硬核科技研究,推动市区共建重点实验室,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探索多元的协同创新模式,构建更富活力的科技创新生态。推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创体系,进一步加强政策资源整合、科技金融服务等,鼓励更多科技型企业参与并承担部分重点科技项目研发与建设。构建长宁科技园区、众创空间、孵化器、投资机构、研发平台等的创新生态地图,助力提升区内创新载体能级品质,鼓励提升科创载体标识度、贡献度。通过多层次人才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战略资源整合、创投资本赋能等专业服务,为科技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元化多层次的服务。

(二)凝聚科创力量,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发挥政府产业引导基金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出资设立创业投资基金,支持培育初创型科技企业发展。持续举办创投沙龙,推动产业与资本对接,激发各类主体在政策、科研、资源、人才、技术创新等方面优势,相互赋能、协同发展,打造开放共生的大科创生态。打造长宁金融园、西郊金融园品牌,建设集产业孵化和投资基金为一体的投融资服务体系,搭建产融对接平台,服务科技企业发展。

(三)打响科创品牌,助力“上海硅巷”能级提升。全面推进“上海硅巷”建设,落实好“上海硅巷”科创街区三年行动方案,整合各类科创要素资源,推动优质企业集聚、成果对接转化、场景应用落地等取得实效,形成一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原创性成果,突破一批面向未来产业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一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孵化一批具有高成长性的科技企业,培育一批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实现东部“上海硅巷”科创街区能级整体提升。推动西部“虹桥之源”科创街区建设,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促进科技回归都市、街区创新转型。

最后,我们感谢并欢迎您持续关注和支持长宁区科技创新工作,与我们一道积极推动建立良好的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生态。

 

长宁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4年4月29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姓名:王建涛      联系电话:52388272

承办单位通讯地址:安西路35号      邮政编码:20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