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签发人:詹镭

台胞台属界别:

台胞台属界别提出的关于“关于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长宁区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推动全区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位置,推动科技创新与城市更新双轮驱动、相互赋能,以科技创新激发老城区的新活力,打造“上海硅巷”科创街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中的积极作用,主动探索一条科创回归都市、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长宁新路。

一、激发创新活力,引到科技创新回归都市

优化科技创新载体布局。长宁区结合城区载体布局特点,打造开放式、创新型、产业化的核心功能区,形成“东、中、西”联动发展的创新活跃带。东部片区以“上海硅巷”科创街区建设为核心,重点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和金融科技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与中科院微系统所、硅酸盐研究所等合作,加快布局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创新产业集群,重点打造新微智谷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新技术产业孵化空间。中部片区以数字技术赋能城市发展为主题,服务街区品质和智慧化水平持续提升,助力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其周边区域的数字化转型。西部片区支持“科研、转化、服务、产业配套”为一体的功能性平台落地,形成一批主题鲜明、相融共生的特色产业园区和优势产业集群。

推进“上海硅巷”建设。制定出台“上海硅巷”科创街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充分发挥街区现有特色优势和资源禀赋,以提升创新策源能力为着力点,以创新驱动发展、培育区域经济新动能为主线,进一步促进区域科技经济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培育开放创新生态。组织召开“上海硅巷”早餐会、产业科普专题调研会、室内机器人学习全球挑战赛、芯镜&硅来、中美青创大赛、创新说等活动,引进数字化转型与先进制造技术论坛、脑机接口产城融合会议等品牌活动,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氛围。

打造开放多元的应用场景。长宁秉持“容缺、容错,扶新、扶特”的理念,厚植包容审慎的宜创土壤,积极整合各类创新资源,探索和开放丰富多元的应用场景。在智慧医疗、智慧商业、智慧教育、智慧生活、智慧养老、智慧文旅、智慧交通、数字治理等多个领域,引导应用场景开放和示范应用项目建设,推动实现企业发展和产业惠民的有机结合。按照上海市城市数字化转型重点工作,围绕医疗、教育、文旅、出行、养老、社保、家园等7个数字专项行动,支持区内人工智能企业积极参与市、区试点场景建设。智慧医疗、数质教育、数字家园、数智扶助等5个项目列入上海市城市数字化转型(生活领域)揭榜挂帅场景创建示范工作。教育数字基座建设获教育部科技与信息化司领导高度认可。

二、聚焦产业转型,推动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长宁”战略驱动下的创新企业在长宁集聚成长,成为推动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柱性力量。2023年,6100余家数字经济企业实现综合税收约310亿元,同比增长约18%,数字经济占全区税收比重达55%,全区亿元以上交易量的电商平台29个,电子商务平台交易总额位居全市第一;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总量位居全市第三位,营收同比增幅居全市首位。

人工智能异军突起。作为长宁区的重点产业之一,人工智能产业正在长宁快速发展,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创新产业链关联企业超过700家。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不断完善,集聚了一批人工智能产业链关联企业,分布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金融科技、智能零售、智能家居、游戏娱乐、机器人等多个领域,形成了梯度发展的格局。既有科大讯飞、爱奇艺、嬴彻科技、易立德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也有矽睿科技、西井科技、嘉峪智能、假面科技等在细分领域独具技术优势的潜力型团队,还有黑湖科技、晓途科技、麦歌恩等一大批在细分领域领先的创新型团队,成为我区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融合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

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建设。聚焦数字经济产业高地打造,依托虹桥上城等一批产业地标项目,高度关注产业互联网、生产性服务业、数据要素交易等新趋势、新技术、新业态。积极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拓展,重点布局数字消费等新赛道。排摸树立了一批以百秋、史泰博、黑湖智造、飞书深诺等为代表的生产性互联网平台,举办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沙龙,共同探讨你拍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百秋和黑湖被授予“虹桥生产性互联网服务高质量发展平台”。

生命健康领域发展。依托生命元山、大虹桥生命科学创新中心,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智慧医疗、益生菌、细胞与基因治疗等细分领域的优质企业。赛傲生物在市科委指导下筹建的“上海干细胞转化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绩效评价,是商务部发布的8项最佳创新实践案例之一;罗氏诊断—兰卫医学精准医疗示范实验室正式挂牌,聚焦精准医疗,推进感染和肿瘤等应用领域的开发与落地;上生所、兰卫认定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上海干细胞、翼健、贝泰妮、国药血液制品被认定为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快联影医疗、虹桥上城等在建项目施工,力争年内基本完成实物工作量。

三、聚焦新赛道,打造可持续的创新氛围

长宁区聚焦产业新赛道产业,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带动效应,注重引进各类创业投资基金,以创投力量赋能重点产业创新发展,推动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圈。目前,区产业引导基金所投子基金已积极投资于部分AI相关领域优质企业。下属国企国资公司已参投部分基金投资项目,如璞跃基金。相关投资合作方团队聚焦智能化、信息化和绿色化,关注产业数字化转型、元宇宙科技和前沿成果转化技术。

积极拓展资本合作领域,与建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就招商引资、金融业务合作、重点园区建设、人才共建等方面探索开展合作;与璞跃中国开展合作,推进上海璞跃赋胜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落地,探索推动设立国际开放创新中心、大企业开放创新联盟。

通过搭建高质量的行业交流平台,促进企业间的互利合作,构建企业创新生态。2023年,围绕生物医药、绿色低碳、加速国际化布局、智能网联汽车、大语言模型、工业互联网等,与JP摩根、国投招商、江森自控、英特尔机器人创新中心、易立德等行业头部企业或创投资本开展合作,举办21场长宁创投沙龙,推动创新创业创意创投“四创联动”。聚焦人工智能产业和科技创新重点领域,持续推动“虹桥智谷”CTOU首席技术官联盟活动。2023年结合技术发展趋势和产业热点,先后举办了以“数联未来,解构GPT新机遇”“大语言模型与机器人融合创新的未来”为主题的两场论坛交流活动,来自高校院所的专家和我区优质企业嘉宾们聚焦当下前沿技术趋势和热点话题,开展讨论交流,推动资源共享,旨在抢抓以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契机,加速推进长宁区人工智能创新产业的发展。

四、实施政策集成优化,强化政策支撑作用

长宁区构建全面系统的政策框架体系,将原来分散在各条线的政策集成优化整合形成“1+1+N”政策体系,将重点产业政策、科创、知识产权等内容纳入其中,进一步提高政策实施和企业服务的直达性、精准度和实效性,充分发挥政策在产业发展、培育过程中的引导和助力作用。

聚焦到科创方面,长宁区以《长宁区鼓励科技创新的实施办法》为核心,以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政策为支撑,构建了相对完整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统筹协调的政策服务体系,成为支撑和推动企业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原政策于2023年底到期,新一轮鼓励科技创新政策和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将聚焦关键硬核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创新投入,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推动创新创业载体建设,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变革和区域经济转型发展。

五、强化人才服务,打造良好的人才创新氛围

持续加大科创人才的吸引力度。综合运用人才引进直接落户、居住证转常住户口、居住证积分“三位一体”的梯度户籍政策,吸纳国内优秀人才。推动留学回国人员落户、回国创业、海外人才居住证、浦江人才计划“四位一体”海外人才政策在长宁先行先试和落地见效,大力吸引集聚海外优秀人才。同时,通过特殊人才落户政策,引进一批社会经济发展紧缺急需的科技创新人才;进一步落实高层次人才专窗服务,加大高层次专业人才吸引集聚力度。

科创人才服务提质增效。更新优化海外一站式服务中心,与虹桥商务区携手设立“虹桥国际人才港分中心”,共同打造西部地区人才服务综合体。围绕“虹桥智谷”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上海硅巷”科创街区建设,在全区建成39个“虹桥人才荟”实体化站点,将科创人才服务资源下沉街镇和社区,打造 “15分钟人才服务圈”,实现服务网络区域全覆盖。强化科创企业服务体系,以三级人才服务专员队伍为载体,推进专员“上门办”服务,精准对接企业和人才的需求,实现服务事项点单式申请、非接触式办理、一对一指导。

六、下一步思考

(一)打响科创品牌,助力“上海硅巷”能级提升。全面推进“上海硅巷”建设,落实好“上海硅巷”科创街区三年行动方案,整合各类科创要素资源,推动优质企业集聚、成果对接转化、场景应用落地等取得实效,形成一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原创性成果,突破一批面向未来产业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一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孵化一批具有高成长性的科技企业,培育一批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实现东部“上海硅巷”科创街区能级整体提升。推动西部“虹桥之源”科创街区建设,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促进科技回归都市、街区创新转型。

(二)聚焦硬核技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带动。聚焦硬核科技研究,推动市区共建重点实验室,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探索多元的协同创新模式,构建更富活力的科技创新生态。推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创体系,进一步加强政策资源整合、科技金融服务等,鼓励更多科技型企业参与并承担部分重点科技项目研发与建设。构建长宁科技园区、众创空间、孵化器、投资机构、研发平台等的创新生态地图,助力提升区内创新载体能级品质,鼓励提升科创载体标识度、贡献度。通过多层次人才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战略资源整合、创投资本赋能等专业服务,为科技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元化多层次的服务。

(三)凝聚科创力量,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发挥政府产业引导基金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出资设立创业投资基金,支持培育初创型科技企业发展。持续举办创投沙龙,推动产业与资本对接,激发各类主体在政策、科研、资源、人才、技术创新等方面优势,相互赋能、协同发展,打造开放共生的大科创生态。打造长宁金融园、西郊金融园品牌,建设集产业孵化和投资基金为一体的投融资服务体系,搭建产融对接平台,服务科技企业发展。

(四)强化招商引资,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合作。积极开展“走出去”招商、营商合作伙伴招商、会展招商、云招商等多渠道挖掘招商资源,拓展招商视野通过结合大数据平台分析海内外资源禀赋和产业布局,着力引进符合我区发展战略的重点产业和项目;强化区域合作,拓展链式招商,促进联动发展,通过布局全国的政企联合招商服务站进一步扩大区域招商引资的带动作用和辐射效应;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第七届进博会主题等,开展座谈交流活动,推动市场相通、产业相融、创新相促、规则相联,强化分工合作,推动更多合作项目落地见效。

最后,我们感谢并欢迎您持续关注和支持长宁区科技创新工作,与我们一道积极推动探索符合长宁特点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长宁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4年4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姓名:王建涛              联系电话:52388272

承办单位通讯地址:安西路35号    邮政编码:200050